他,不是不安分(關於過動兒現況調查)
文/葉雅馨、楊育浩
現代的過動兒比例不低,而家有過動兒實在會造成不少困擾,相對的學校班級中只要有一個過動兒存在而整個班級就容易限入苦戰中,常常在訓導處看到學生發生爭吵,請老師或家長來時,常先問有沒有給他吃藥!真是不忍心,學生時代就這麼吃藥,那長大後怎麼辦?除吃西藥,難道沒其他辦法嗎?其他的人對過動兒的看法如何?您可從下面的調查報告看到大家的看法及各種不同的立場。
比較值得一題的是為什麼以前沒有過動兒或比例很低,沒人調查?我們認為這也是現代的「文明病」,除非證明是天生的,基因有問題,不然可全部歸類是後天產生的,我們又要說了,打從出娘胎以後,一切的變化都跟您吃什麼有關,以前沒什麼疾病,現在卻一大堆的;我們可以說跟飲食習慣有絕對的大關係,譬如說:以前您的時代會不會把牛奶當水喝?天天吃多少含防腐劑的各種零食?有沒有天天喝一大堆含糖飲料?天天「炸」的雞腿、豬排、薯條….,想一想,算一算天天、常常這種吃法不出問題才怪!
所以過動症不彷說是一種長期「偏食」,營養不均衡的結果,改善方法不困難,想想您的小朋友飲食習慣如何?如何飲食均衡營養,再不然補充長期所缺乏的營養,剩下的就靠自己的自愈力,人體是很神奇的,只要均衡營養,身體就會自動的去運用,自己修補有問題的地方!對過動症有問題或是需要我們再提供相關資訊,請與我們聯絡,當盡力為您服務!---健康管理師 healthlife100@yahoo.com.tw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指的是孩子出現注意力降低、衝動,甚至過動行為等,簡稱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兒。
過動兒的問題,經常是任教於中、小學教師最大的困擾之一,因為過動的孩子不好管理,也常因其行為,連帶干擾、影響班上其他同學的學習效果,造成一連串的教育問題。
因為大部分人們對過動兒認識不完全,形成過動兒與老師、家長相處的困難與衝突,老師的立場可能會認為家長「太過寵愛孩子,疏於管教」,家長可能會認為老師「管教太嚴,沒有尊重孩子」。
到底學校的老師如何看待過動兒?又用什麼方式與過動兒相處?為了了解過動學生對教學可能產生的困擾,以及老師對他們的看法與處理的方式,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在2004年6月6日~6月30日,針對任教於國中、 國小的 老師,進行立意抽樣調查,共有1,051筆有效樣本。
此次「過動兒問卷調查」填答者以國小導師最多,佔36.8%,依序是國小科 任 老師佔22.4%、國中特教老師佔9%、國小特教老師佔6.4%、國中導師佔6.4%、國中輔導老師佔6.4%、國小輔導老師佔5.6%、國中科 任 老師佔5.5%。
教師年齡分布以31~40歲最多,佔54.3%,其次為21~30歲佔24.3%、41~50歲佔17%、51~60歲佔4.2%。教師性別方面,女性佔70.1%,男性佔29.9%。
八成三的教師遇過ADHD的孩子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有92%的受訪教師聽過,也有83.3%的老師在教學經歷中遇過。就受訪教師的經驗認為,班上過動症學生比例為1~5%者,佔47.8%,其次為5~10%者,佔39.2%。總計高達87%的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學生在班上的比例為1~10%。
六成三教師形容過動兒精力充沛
如果最多選3個選項敘述見過的過動症學生,受訪教師認為最符合過動症學生的前三項敘述分別為「無法專心上課」佔71.1%、「喜歡講話」佔69.2%、「坐不住」佔46.6%。
同樣最多選3個選項,在教學上,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學生造成最大的困擾是經常坐不住,很難管理規範,佔70.5%,其次是話太多,影響上課秩序,佔52.1%,再來是干擾太多,影響教學心情,佔45.9%
受訪教師的「身分」與「過動症學生造成教學上的困擾」也有相關。其中,國小特教老師比其他身分的老師,更同意「經常坐不住,很難管理規範」為過動症學生在教學上造成的最大困擾,佔79.0%;國中輔導老師比其他身分的老師,更同意「干擾太多,影響教學心情」,佔58.3%。
如果用一個詞彙來形容過動症的學生,受訪教師認為,最貼切的前三項形容分別是「精力充沛」佔63.2%、「太活潑」佔26.7%、「搗蛋鬼」佔26.3%。
二成二教師認為過動兒在健康與體育表現較優
目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過動症的學生在七大領域上,哪些方面表現較具優勢?從複選的選項中,有63.3%的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學生在七大領域中,沒有特別感覺到表現較具優勢的地方。不過,有22.5%的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學生在「健康與體育」的方面表現較具優勢。
至於問到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學生在七大領域上表現較居劣勢的地方,從複選的選項中,前三項為分別是「數學」62.4%、「語文」37.7%與「自然與科技」20.5%。
九成九教師同意過動兒應就醫
如果遇到患有過動症的學生時,有47.5%的受訪教師最常使用的處理方式是「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其次為「運用班級經營策略」佔15.5%、「運用獎卡等行為矯正技巧」佔12.7%。
受訪者的「年齡」與「如何處理過動症的學生」有相關。各年齡層受訪教師面對過動症的學生,最常處理的方式為「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其中,31~40歲的受訪教師比例最高,佔52.4%;其次是41~50歲,佔51.3%;再者是21~30歲,佔34.8%。
問到是否同意過動症學生接受醫師診斷與治療,有99.8%的受訪教師同意過動症應該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到底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原因是什麼,有93.5%的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原因是生理上的疾病,少數受訪教師認為是「家長管教不周」、「孩子學習動力低落」,分別佔2.8%及2.2%。
如果患有過動症的學生要接受治療,有高達93.4%的受訪教師知道應由「兒童心智/精神科醫師」治療。
建議教師方面
此次調查發現,有92%的受訪教師聽過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99.8%的受訪教師同意過動症的學生應該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與治療,93.5%的受訪教師知道過動症的原因是生理上的疾病,對過動症都有相當高的認知。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陳質采表示,調查顯示出教師對過動症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過去相較,這幾年,台灣教師對過動症的認識有明顯的增加。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的認知與態度不成問題,有47.5%的受訪教師最常使用處理過動兒的方式是「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但是家長直接帶孩子就醫的比率不高。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認為,因為老師面對的孩子較多,過動兒與其他孩子相較,很容易被發覺,但是家長面對的可能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太多比較,不容易發覺自己的孩子是過動兒,所以老師與家長間的相互溝通與信任更為重要。
吳佑佑建議老師可以順著過動症孩子的個性來教學,多用鼓勵的方式,或行為約定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假如老師發現孩子有過動傾向,可以對家長說明「如果孩子沒有過動的問題,可能會是什麼情況」或「經過治療,那些行為可以改善」,要注意的是,避免讓家長誤以為老師不喜歡他的小孩。
建議家長方面
陳質采認為,過動症的孩子是生理上的疾病,並不是孩子不學好,學習力低落也無關家長管教不嚴,對於過動症的孩子,父母確實要比一般父母更花些心思照顧。
過動症的孩子在學業上,一直是父母操心的地方,從問卷中看到有63.3%的受訪教師認為過動症的學生在七大領域中,沒有特別感覺到有表現較具優勢的地方。
吳佑佑表示,過動兒因為專注力不好,所以影響成績,因為衝動,常沒有耐心等同學把話說完,且伴隨許多肢體動作,影響人際關係,但家長應該多看看他的優點,其實很多成功的投資家也是過動兒,因為過動兒能跳脫一般思考框架,大膽假設,同時他也很有正義感,雖然他的無厘頭常讓人感到困擾,但他很願意去做。
這次問卷有兩個開放式問答題,其一是教師最想對過動症孩子說的一句話,有教師說:「其實你很聰明,只是不懂得擅用智慧,控制情緒」、「慢慢來,你也可以做得很好」、「想動來動去不是你的錯,持續接受治療加上自己努力,情況一定可以改善」。
其二是教師最想對過動症孩子的家長說的一句話,有老師說:「家長與學校,醫療單位一起為孩子努力,相信孩子做得到!」更有老師說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感動,她說:「您辛苦了!您是造福他們的人間天使,一路上雖有苦痛和淚水,但是我們永遠不放棄這份執著的愛,期待孩子有光明的未來!」
讓干擾者變成協助者的8個對策
課堂中過動學生開始坐立難安,影響上課秩序怎麼辦?以下為醫師與教師的建議。
1.適度讓過動兒站起來舒展筋骨。
2.用「隔離法」,讓過動兒暫時離開教室,到校園走走,約定時間內(如5分鐘)回來即可。
3.為顧及安全,讓過動兒到視線可及的走廊澆花。
4.讓過動兒協助值日生,從事服務工作,如抬便當、擦黑板。
5.安排過動兒擔任小秘書,幫老師收作業。
6.讓過動兒參與教室布置。
7.讓過動兒到操場運動或打打球,宣洩旺盛的精力。
8.改變繳交作業的方式,如以錄音帶取代文書作業。
*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
*合作贊助單位:楊森大藥廠
*調查分析: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調查結果報告審定:陳質采(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調查執行:楊育浩、蔡婷婷
*統計資料處理:蔡婷婷
*調查方式及樣本:立意抽樣,有效樣本共1051份。
*調查時間:2004年6月6日~6月30日
*施測對象:以一般國中、小學教師為主
*問卷內容大綱:
教師基本資料。
請教師就教學經驗,估計過動症學生的比例。
教師對過動症學生的認知及看法。
過動症學生對教學上可能產生的困擾。
教師通常如何處理過動症的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