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淨化身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淨化身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拍打,拍痧,排除體內毒素

 


拍打,拍痧,排除體內毒素


 


最近蕭宏慈老師的「醫行天下」一書非常暢銷,書中所言拉筋、拍打兩種自我保健方式也造成風潮,多年前即開始拍痧,或稱拍打,現代人接觸化學物質機會太多,且是化學合成的,大自然界不存在,吃進去,喝進去,甚至於吸進去,不知身體到底能不能解毒或排泄掉?太多的不好東西(或稱毒素吧!)也會屯積在全身血管中,拍痧(拍打) ,都是擾動血管,讓黏在血管上的毒素可以有機會過濾掉,而不是在逐漸「塞住」您的血管!


 


拍痧(拍打)中,誠如蕭老師所言會調動體內正面能量,以前我們使用是因為人怕痛,只好請別人「下毒手」,不過蕭老師說明的很清處:「因為施者與受者都是自己,有意、無意迫使拍打者心生自己管理健康,主動治病地念頭,這個念頭越強,治療效果就越好」;我們建議大家要自己來拍打、拍痧、調傷!


 


我們曾拍過一段拍痧影片放到網路上,結果被判定「內容不符合規定」而遭刪除,現將影片以部份方式以照片方式給大家看,這位被拍打者說從小身體就不好,笑稱是吃藥長大的,拍痧沒幾下便有一大堆毒氣浮出,還有些成粉狀,會飄浮在空氣中,右腿拍打完再拍左腿,結果是兩邊都很明顯出痧現象,您說人體是不是很神奇!別望了『健康靠自己』


 


 



尚未拍打,右腳完美無暇


 



開始拍痧


 



33秒後,有一點發紅現象


 



46秒後,右上方已浮現出痧狀況


 



80秒後,已呈現出一條痧狀況


 



210秒後,則是整片出痧狀況


 



240秒後,全面出痧現象


 



右腳大腿側拍痧完後狀況


 



右腳特寫


 



左腳也拍出一大堆痧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燃燒脂肪.降低體脂率全計劃



燃燒脂肪.降低體脂率全計劃


 


/ 陳秀麗  專家 /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營養管理師高欣農.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朝俊 


 


慢性病、體型走樣、肝功能指數升高……接近30、或過了30的你,是不是開始發現你的體重沒什麼變化,但身體上的肉肉似乎像「乾坤大挪移」一般移了位?臀部、腹部的脂肪開始變多變厚、變鬆垮,「中廣」的身材日益明顯;而臉龐卻日益瘦削、眼皮深陷,肌肉鬆弛無彈性,讓人大嘆:「該凸的不凸,該凹的不凹」!


體重機的數字雖沒有改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身體卻悄悄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中年鮪魚肚、臀部下垂、腰際鬆垮、大腿沒彈性、手臂出現游移的贅肉……。可知道,這些都是你身上的脂肪在作祟嗎?想回復往日的樣貌,就從全面打擊脂肪開始吧!


 


你認識體脂肪嗎?


 


以往大家都以「體重多少」來判別身材標準,擁有一個安全的數字,似乎就可以高枕無憂。然而,體重已不再是衡量肥胖與否的唯一標準,現今「體脂肪率」(Body fat)才是真正被視為精確度高、能掌握健康的指標。而且,體脂肪的多寡與身材外表並沒有直接關係,很多看起來瘦的人,體脂肪不一定就比胖的人來得少,身體健康也有可能在這一點一滴的脂肪累積中被拖垮!所以,用體脂肪器測量體脂肪率,絕對比站上體重機量出來的「數字」更具有意義


 


 


體脂肪率是指身體成份中,脂肪組織所佔的比率,過高的體脂肪率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主要導火線,要控制體脂肪率在正常範圍,是無法藉由目測或一般體重計獲得數值,最方便簡易的方式就是以體脂肪計來測試。


 


 


體脂肪計是透過人體電阻原理,利用低電壓電流以測出電阻的單位,因為人體組織中的體脂肪是不導電的,而其他非體脂肪部分有70%為水分是可以通電的,如果電阻愈大,體脂肪就愈高。所以要判定一個人的體脂肪是否過高,不能全憑目測;一個外型瘦小的人若不運動,體內還是可能囤積過多的脂肪,脂肪率當然也會跟著偏高,這就是所謂的「隱藏性肥胖者」。


 


 


會造成這種現象,探其原因,「運動」與「飲食攝取」似乎成了最大的關鍵。


 


 


體脂率是慢性病的指標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營養管理師高欣農表示,體脂肪率是慢性病的指標,也就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一旦發現脂肪率偏高,就必須檢測自己的血壓、血糖、肝功能等情況,看是否潛藏危害健康因子,找出肥胖原因後,再設計出適合自己且可持續的飲食控制、運動及改變生活方式。


 


 


高欣農指出,目前體脂肪率無法像計算BMI的方式自行算出,只能透過精密的儀器測量,最精準的是用MRI(核磁共震)的方式測出,醫療院所經常用它來測量肝脂肪指數;若體脂肪率愈來愈高,肝臟日積月累之後無法代謝時,失去作用後就會產生病變,「剛開始或許是纖維化,之後若毫無察覺或改善,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高欣農說,脂肪肝沒有藥物或任何治療方式可以解決,唯有「減肥」一途!


 


 


BMI過高反映在體脂率上


 


另外,我們常用來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的數據,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體脂肪率過高的徵兆,也是身體健康與否的指標。


 


 


高欣農表示,BMI跟死亡率的關係,在美國已做過很多的研究,被證實出兩者確實是有絕對的關聯。其中顯示出,當BMI指數座落在22(最健康的標準值)時,這些人是離心血管疾病、慢性病最遠的族群。因此,衛生局持續在推廣一個「1824」活動,也就是讓BMI維持在1824之間,在此範圍內的民眾,除了可以甩開肥胖問題,更能建立健康上的基礎。推算方式很容易,只要用體重及身高的數字就可以計算;BMI超過24的人,體脂率幾乎就過高,醫師會建議病患一定要減肥。


 


 


高欣農說:「簡單來說,一個體重過重的人,他的體脂肪率通常都是過高的,除非他是運動員(肌肉的重量);而一個體重在標準範圍內的人,體脂肪率也有過高的可能。」人體的代謝率和年齡呈反比,降低體脂肪率真正要做到的,是減肥,而不只是減重!


 


所以減重,減肥都要一起來,最新的資訊顯示,體內毒素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如果只燃燒脂肪,但體內的毒素仍然屯積體內,您說身體會健康嗎?如何排除體內毒素又可以同時減重,可以達到這種雙贏的效果,您可參觀 124健康管理團隊』 的部落格。


 


體脂率判定表



 


BMI判定表



 



您算出您的BMI了嗎?多多關心自己及家人的『身材』。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該排毒減重啦!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該排毒減重啦!


 


中時電子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7.11.13


 


明天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是聯合國與國際糖尿病聯盟今年宣導重點。目前全球約25千萬糖尿病患,約每10秒鐘就有2人罹病、有1人病故。


 


「我今年55歲,我的金孫才10歲,他竟然也跟我一樣得了糖尿病,醫生還說他也有高血壓,怎麼辦?」


 


10歲的劉小弟體重達58公斤,因為身體不舒服,由阿嬤帶到醫院求診,小小年紀竟然得了第2型糖尿病,還有高血脂及高血壓,醫師詳細問了才知道,貪吃的他每天必吃二大碗公的滷肉飯,還超愛吃速食套餐,因此造成血糖值過高,真的是「吃」出一身病來。(這是標準的生活習慣不良,飲食方式不正確的結果---健康管理師)


 


愛孫心切的阿嬤本身也有糖尿病,兩人在營養師的建議下,除了服用藥物外,也一起在每日的飲食上作調整,如:愛挑食的劉小弟不愛吃青菜,就要多增加食用可接受的蔬菜類,如蘿蔔、冬瓜等,同時減少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的攝取等,而每當下午劉小弟忍不住想吃東西時,就喝些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品作為點心,慢慢的,兩人的血糖值也都穩定下來,劉小弟的體重也明顯下降了。


 


台灣百萬糖尿病患 2型最多


 


1114是世界糖尿病日,「兒童、青少年糖尿病」則是聯合國與國際糖尿病聯盟今年的活動宣導重點。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目前全球約有246百萬糖尿病人口,預計到民國114年(也就是大約20年後)全球糖尿病人數將快速上升到38千萬人;全世界約每10秒鐘就有2人罹患糖尿病、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


 


在台灣,國內糖尿病患者約在100萬人,其中,第2型糖尿病人數約占糖尿病患者97%;過去,大家總以為糖尿病是成人的慢性病,醫學界卻發現,隨著飲食、運動與生活形態的改變,糖尿病不再是成人的專利,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兒童青少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


 


(2型糖尿病是後天所激發出來的疾病,糖尿病在30年前被稱為「富貴病」,為什麼有錢人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答案很簡單,『飲食內容』,其他有前沒錢都呼吸一樣的空氣,吃一樣的蔬果,差別就在有錢的人多吃肉,您大概瞭解了嗎?---健康管理師)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 莊立民 教授研究發現,6-18歲學童糖尿病盛行率,男生為10萬分之8.3人,女生為10萬分之12人;可怕的是,近年來小胖子越來越多,第2型糖尿病童是第1型糖尿病童的6倍,13-15歲的青少年風險最高


 


(這是誰的責任?基本上還有父母要多關心一些,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保健資訊」,有過重型小朋友的父母通常也是過重,所以才覺得正常;再不然找不到合適的減重方式,一般而言,減重都是利用斷食,節食強迫方式或利用藥物控制讓人體產生亢奮不眠或無食慾, 達到病態型消瘦,停止後即刻反彈.,最新的減重方式竟然是體內排毒的另外一種效果(或許可以說是好的副作用吧!),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參考健康管理團隊落格排毒和瘦身---健康管理師)


 


診斷指標 驗血糖加上三多症狀


 


糖尿病最典型的就是多尿、多喝、多吃的三多症狀,但有30-50%的病人沒有任何異狀,要如何得知你是否罹患糖尿病?以前的人會從排出的尿液觀察,是否有螞蟻爬行,台大醫院新陳代 謝科 醫師沈克超表示:「驗血糖,才準確!」當尿液都變甜時,身體血糖不知已經飆到多高了!甚至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定期驗血糖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沈克超指出,一般人空腹血糖是在70 -110m g/dL,若空腹血糖≧126mg/dL(空腹8個小時以上,每100cc的血漿含大於等於126毫克的葡萄糖),或任何時間量的血糖≧200mg/dL,加上有典型的症狀(三多一少),就可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100 -126m g/dL,屬於空腹血糖障礙,也算是前期糖尿病,若能從飲食及改變生活形態,不必以藥物控制,血糖即可回復正常。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及早從減重、運動、飲食上調整,效果特別明顯,「這絕對是值得做的健康投資!」


 


醫師指出,透過良好的生活作息調整,可以減緩演變成為真正糖尿病的時間,尤其是血糖值臨界前期糖尿病的民眾,只要減輕降5-10%的體重;增加運動量,每日健走約30分鐘,或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到130下;再配合攝取適量的食物,即可遠離糖尿病威脅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美國冷凍豬腱肉驗出瘦肉精 今年第五批---您一定不會吃到嗎?



 


美國冷凍豬腱肉驗出瘦肉精 今年第五批---您一定不會吃到嗎?






 


更新日期:2007/11/08 21:59



 


各位該看看這篇文章的背後含意,這些所謂的禁藥,先不管美國是否合法使用,您想是禁藥,台灣也有人在使用,這些有疑問的肉品吃進肚子裡,會不會日積月累而產生『變化』,當然不會往好的方向想,但是這些東西在體內,我們或許可以統稱「毒素」,您想想體內毒素一多身體會有甚麼樣的表現?


 


如果您有 過敏 焦慮 氣喘 注意力缺損障礙 免疫失調 頸背酸痛 呼吸不順暢 支氣管炎 反應慢 注意力不集中…… 都是毒素過多的顯現方式,記得去找一個「排毒計劃」,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吧!讓自己活的健康又快樂!---健康管理師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八日電)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今天表示,苗栗縣竹南鎮普惠食品企業公司進口的美國冷凍豬腱肉被驗出含培林(俗稱瘦肉精)0.6ppb(濃度十億分之一),複驗後仍不合格,而這批問題豬腱肉是今年七月後被檢出的第五批美國進口豬肉,尚未流入市面。


 


根據今年 七月一日 生效的「輸入食品查驗辦法」規定,進口食品被驗出三批含禁藥,衛生署將會對問題食品品項提高檢驗標準至逐批檢驗;業者需自付檢驗費用;要求產地國提改善計畫。


 


食品處長鄭慧文表示,美國豬肉七月間就驗出兩批含禁藥培林,八月又查獲一批,八月起食品處就將美國進口豬肉的查驗標準提高到最嚴格的逐批檢驗,並發函美國政府要求提改善計畫。


 


他說,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日前已將改善計畫送達食品處,初步承諾會在美國豬肉銷往台灣前先自行檢測是否含培林,以符合台灣法令規定。961108


 


 



勿逼台灣人吃瘦肉精  毒豬肉


 


世界上有24個國家不禁瘦肉精,但另外有160個國家卻不使用這玩意兒。


讓我們整理一下瘦肉精集體中毒事件:


 


1.1993年西班牙發生了世界上第一起人因瘦肉精中毒的事件,其臨床表現為心跳過速,面頸、四肢肌肉顫抖,頭暈、頭疼、噁心、嘔吐,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病人,可能會加重病情導致意外。


 


2.20023月,中國大陸蘇州市26人食用豬內臟後發病


 


3.200310月,中國大陸遼陽市62人瘦肉精中毒


 


4.20043月,中國大陸佛山市近百名群眾中毒


 


5.20069月,上海300多人因為吃過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及豬內臟,出現手腳麻痺、心跳加快的中毒現象,到現在都讓上海人聞豬色變


 


6.2007年,台灣???(該自己注意啦!)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食品安全(務必要看.不可不看!)



 


食品安全(務必要看.不可不看!)





雖然都是些不惹人注意細節,但卻與你我的健康有切深的關係,人不是等到生病了再來找醫生,而是在平日時多多注意避免讓自己或家人「不小心且長期累積毒素」,進而降低免疫力,不然慢性病及癌症是怎麼來的,以前沒有這麼多「沒吃過+大量添加物」的食物,通通在您肚子裏混合,日積月累很可能就產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慢性病了,所以您認為下面這些生活上的小常識需不需要重視!---健康管理師



1.
如果吃壞肚子,有類似食物中毒的情況,可以趕緊喝「 優酪乳 」來改善。

2.
以玻璃瓶裝的醬油可以熱殺菌處理,所以沒有防腐劑,但是沒有用完的要放在冰箱裡。塑膠瓶裝的則無法熱殺菌處理,所以一定會用防腐劑。(吃多了屯積在體內,您有沒有一套排毒計劃,還是繼續留在體內產生「變化」?---健康管理師)


3.
市面上販賣的「蜜餞、金針、F年果糖」,裡面都有高量的「二氧化硫」,會造成氣喘 」。

4.
在台灣,45% 以上的花生 都含有「黃麴毒素」,所以不要大量的吃,而且至少隔三天以上再吃第二次,以免黃麴毒素無法代謝掉而增加肝臟的負荷

5.
市面上販賣的紙盒裝牛奶裡面,都會有「雙氧水」,是作為紙盒殺菌用的。(如果長期喝雙氧水殘留的飲料,您會…---健康管理師)

6.
吃掉 一公斤 的蔬菜,相當於 100條香腸的「亞硝酸」,因為除了「有機蔬菜」之外,都是使用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雖然會讓蔬菜長得很漂亮,但是也造成殘留。另外,長得愈漂亮的蔬菜愈危險,因為蟲不敢吃它,那是因為使用農藥的緣故。而且,這些殘留的肥料和農藥,用水洗是洗不掉的 (所以我們推薦您使用可去除農藥及化學成份的100%天然環保產品 海精靈,您可參觀我們的部落格文章999%農藥 會進入人體及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的部落格文章  這是您常吃的金針嗎?多一些了解---健康管理師)


7.
在台灣,海鮮 儘量不要吃,因為海洋被污染得相當嚴重 。如果實在忍不住要吃魚,也要吃「小尾的」魚,而不要吃大尾的,因為大魚吃小魚,小魚的毒素會累積在大魚的體內,一條大魚體內的毒素,是小魚的100倍,所以,如果想吃一公斤的魚,要吃一公斤的小魚,而不要吃一公斤的大魚。(老問題,您可能長期吃了這些含毒素的魚,有沒有排毒計劃?---健康管理師)

8.
「三色蛋」(尤其是自助餐店裡的 ),是高風險的中毒食品

9.
泡麵保麗龍碗 遇熱會釋出 108種的物質,而且許多還會產生怪味,但是都被調味料的味道蓋過去了。(所以,應該改用大磁碗,甚至最好少吃,因為泡麵的麵都是用油炸的 )(沒錯,大家都知道常吃泡麵會變成「木乃伊」,可是您有沒有注意到您家的罐頭食品,有多少也含防腐劑,所以總計一下,您到底吃了多少防腐劑,會不會更容易變成「木乃伊」?該多注意一下這些狀況與問題了,建議您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就可以收到我們收集、整理的保健新資訊!---健康管理師)

10.
胡椒最容易生長細菌,在學校做實驗時,常用胡椒泡水放一夜後用來做生化實驗。所以胡椒的保存需要多加留意   

11.
用茶包泡茶的時候,不要把紙牌標籤 一起放進去,因為標籤上都會使用工業色素 印製圖案,而這些色素是會溶於水的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世界人口走向老化肥胖 高血壓捲土重來!您有注意到嗎?


 


世界人口走向老化肥胖 高血壓捲土重來


 


 (大紀元記者李傑生、宋惠編譯報導)世界上的人口正在逐漸走向老化和肥胖,衍生的問題是潛藏已久的高血壓捲土重來,可能將成為新一波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據報導,目前全世界有將近十億人罹患高血壓,預估2025 年以前還會增加至少5億人。高血壓不僅僅是西方世界的肥胖問題,也是全人類的「隱形殺手」。美國人有三分之一的成人罹患高血壓;印度三個都市成人中有一個有高血壓;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成人有高血壓。(您也是其中一員嗎?---健康管理師)


 


談起高血壓,許多人會認為這是過時的話題了,因為高血壓不像禽流感或SARS那般引人注意。事實上,高血壓的危險遠遠超出心臟的範圍。高血壓是中風和腎臟衰竭的主要原因,對失明甚至老年癡呆症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高血壓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患者很少注意到症狀的存在,直到器官受損才驚覺事態嚴重,但為時晚矣(您的身體會很早的提醒您有狀況了,只是您會注意或疏忽了,例如過重、肥胖就是其中的一個警訊,提供一張肥胖的判定給大家作參考吧!---健康管理師)


 



 


由倫敦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和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專家組成的團隊提醒大眾即將來臨的高血壓危機:到2025年預估將有156千萬人罹患此疾病。專家表示, 高血壓的問題已經嚴重到需要動員全世界各國政府來對抗,就如同各個國家聯合起來與傳染病戰鬥一般。


 


研究報告指出,人口逐漸老化和肥胖問題,是高血壓增長的主因。 西歐比美國有更多的高血壓患者:英國、瑞典和義大利有百分之三十八;西班牙百分之四十五;德國百分之五十五; 墨西哥、巴拉圭和委內瑞拉大約每三個成人有一個罹患高血壓。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最大的增加會在發展中國家和迅速朝向西方式經濟演變的國家。例如,印度某些區域,三個都市成人中有一個有高血壓,而在鄉村過著較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卻很罕見。在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成人有高血壓;在迦納和南非也是四分之一。


 


人類的正常血壓應低於12080。若血壓在14090或更高,則任何人都有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體重超重,不喜歡運動的人,吃太鹹的食物,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老年人也是高危險族群。治療高血壓並不難, 利尿劑是市面上最老最便宜的藥物,一天的份量只要美金21分。 然而,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卻困難重重。一是因為高血壓需要持續服藥,而患者經常因為感到並好了而中斷服藥;另一個原因是文化因素,有些地區的人們對於讓人知道自己必須吃高血壓藥,覺得有辱男子氣概。 對貧窮國家而言,即使是密切監測便宜的利尿藥都是一個問題,更不用提持續治療的公眾衛生教育了。


 


預防高血壓最好的方式是改善生活型態、飲食內容和運動。透過對高血壓病人的觀察,發現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對高血壓的控制有相當的影響。專家建議每一個高血壓的病人應盡可能保持正常體重,體重每增加0.5公斤 ﹐血壓會上升1 mm-Hg,體重過胖者需減輕體重。運動有助於健康,舒解壓力及體重控制,例如柔軟操、騎腳踏車、散步、游泳等有氧運動。 飲食應減少攝取鈉含量,少吃鹽、味精及醬漬的食物。深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抗高血壓食物,全穀類﹑酵母可以提供充足的維生素B群,低脂奶類可提供豐富的鈣質


 


(這就我們健康管理師的服務範圍,生病了當然去找醫生,但是自己感覺有異常,但醫生及儀器還檢查不出來是那種疾病時,聰明的您,應當該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這些問題通常是不正確的生活習慣及缺乏運動所造成的,健康管理師會以填寫「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來整體分析您現在的身體狀況,並提出健康促進計劃讓您來改善身體,但是體內如何屯積這多年來飲食中的防腐劑,抗生素等外來毒素時,怎麼辦?我們會建議您實行體內排毒計劃,去除毒素的同時也消耗脂肪,減重反而是排毒的另一項結果;既排毒又瘦身,一舉兩得,我們推薦您這套排毒計劃,需要更進一步瞭解,請與我們聯絡。---健康管理師)


 


從研究數據可以看出,都市成人罹患高血壓的比例比鄉村高,顯見都市的飲食習慣,緊張忙碌、充滿壓力的生活對高血壓的影響。如何改善生活型態,減少以情緒處理事情、少發怒,多一些對生命的關懷。 相信不僅僅是對高血壓,任何疾病也難上身(所以請各位看官平日多多關心自己的身體,也多多吸收新的保健資訊,或者也可以訂閱我們的部落格,謝謝啦!---健康管理師)


 


資料來源:美聯社


 



Ps:朋友一直問是什麼「減重排毒計劃」,我們推薦的是『30天淨化排毒減重計劃』,詳細內容您可連結到「愛身健麗Isagenix 124 健康管理團隊的部落格參考。---健康管理師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吃什麼?食用垃圾食品 美國移民發胖多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吃什麼?


食用垃圾食品 美國移民發胖多


 


【大紀元1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綜合編譯) 如果您是移民,已經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了,您也許會發現如果在飲食上稍微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增加體重,您有沒有想過,這是否與您的飲食結構變化有關,是否您在美國的飲食習慣與以前在母國的飲食習慣不同了。


 


飲食結構變化 移民兒童發胖


 


CNN報導,現年13歲的艾德裏安麥克哈夫(Adrian McHargh)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成長時,活潑健康卻很瘦,他酷愛游泳,家鄉的加勒比海水域曾是他玩耍的樂園,他大多都食用健康食品。兩年前艾德裏安移居美國。


 


艾德裏安的母親維沙說:「在牙買加時,我總是做一些健康的食物給他吃。」但在亞特蘭大的移民生活發生了變化。美國的食物便宜、不健康但是卻非常難以抗拒:如烤華夫餅(toaster waffles)、玉米粉熱狗和巧克力沾醬。維沙說:艾德裏安特別喜歡吃巧克力醬,乾脆就從瓶子裏拿出來直接吃。


 


艾德裏安說:「因為我感到很無聊,所以想要多吃東西。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怎麼玩。」幾個月之內,艾德裏安就出了麻煩,體重竟然增加了30。醫生說他血壓高、膽固醇高,甚至出現2型糖尿病的高風險症狀。


 


(這是短時間所發生的實例,而我們台灣的這些「過重」的朋友們,您認為為什麼會過重?通常是飲食結構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所造成的,不要說吃的多,別忘了,當兵時也吃的很多,但是運動量足夠,並不會發胖,胖的一定缺乏運動;現在的問題是過重,會很容易引起一大堆慢性病,去減重沒多久又「恢復原形」,這可能是現代食物含毒素很多,身體的免疫系統運作,先以脂肪方式將毒素包裹起來,等待身體慢慢解毒,無奈進一入身體的毒素比能排出的還多,逐漸屯積在體內,不但會影響健康,讓身體變成『亞健康』狀況,身材也逐漸走樣,有試過很多減重方式,總是沒多久又一樣尺寸;您可以考慮以另一個角度來幫助自己的健康,以一套排毒計劃來排除體內毒素,減重反而是「副產品」,同時不易復胖,身體BMI正常,各種慢性病的隱憂自然降低,有興趣的朋友可與我們聯絡,提供更進一步的資料。---康管理師)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體重與健康中心主任帕特克萊福特(Pat Crawford)說,像艾德裏安情況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克萊福特還說:「我們真的鼓勵移民家庭繼續保持其所在國家的飲食習慣,因為我們的研究表明越是在這個國家呆得久的移民,他們的孩子越容易發胖。」


 


其實這不僅關係到移民的孩子,自從1980年以來,美國超重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三倍多。美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報告稱:那些體重最高,也就是那些被視作肥胖症的孩子們越來越多的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而在20年前,2型糖尿病是成年人的糖尿病。 (以前有錢的人比較容易得「富貴病」,也就是糖尿病;有錢、沒錢的人最大差別就是飲食習慣;如今糖尿病年齡層下降,很明顯是飲食結構的問題,朋友,您或您的家人有過重現象嗎?請多多注意您的『吃法』!免得變成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健康管理師)


 


移民改變飲食習慣 垃圾食品和肉食用量增加


 


伊利諾大學一項研究分析了移民飲食變化與健康的關係,抽樣調查顯示:大約40%的移民,移民美國後垃圾食品和肉的食用量增加。


 


阿庫勒斯(Ilana Redstone Akresh)是伊利諾大學的一位訪問學者,她對移民飲食變化與健康進行了一項分析研究。在她的研究中,阿庫勒斯考慮了移民來美國後,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相應所帶來的那些變化,和BMI(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


 


她發現:在抽樣調查中的6,637成年移民中,39%表明他們的飲食結構中至少有一個重要變化,垃圾食品與肉的食用量的增加


 


數據分析發現,10% 以上的人食用垃圾食品,8%以上的人說他們在美國食用的肉多於他們在本國所食用的。大約15%的人說在美國食用蔬菜、水果、魚類或米飯和豆類的量少於在本國所食用的。阿庫勒斯說:隨著新口味的增加,許多新移民不僅肥胖了起來,而且身體沒有以前健康了。


 


阿庫勒斯還提出了數據分析中幾項與飲食相關的新發現。


 


1、食用垃圾食品與文化適應息息相關。那些表示在美國食用更多垃圾食品的移民,在這個國家的經歷也更多一些、其配偶來自美國的比例較高,其配偶與其本人來自同一國家的比例較低。他們在家說英語的比例也比較大,工作時以及與朋友相處時只使用英語的比例比較大,而且比那些不使用英語的人的身體質量指數要高的多。


 


2、在美國食用較多肉類的移民,在這待的時間也更長,孩子更多,家庭成員更年輕。他們的教育程度較低,較少比例的人英文講的流利,而且他們在與朋友相處或工作的時候,使用英語的比例比那些不食用更多肉類的人使用英語的比例要低。


 


3、已婚者更容易保持移民之前的飲食結構,然而,那些配偶是美國人的移民飲食結構變化更大。


 


4、移民食物結構變化越小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低。(也就是越健康,多吃蔬菜、水果準沒錯---健康管理師)


 


新聞來源:CNN、伊利諾大學新聞稿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代謝症候群導致肥胖



 


代謝症候群導致肥胖


 


【大紀元311訊】常常身邊有朋友異常發胖,不是她多吃了太多東西,而是因為她的身體代謝機能出了問題。台安醫院婦產科 徐弘治 醫師、也是北醫婦產部副教授提到隨著飲食逐漸西化,代謝症候群成了威脅國人健康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具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其死亡率是常人的2.5倍,雖然它還稱不上疾病,但其殺傷力絕不亞於高血壓和糖尿病本身


 


因為它是病前的狀態,表示其身體的代謝功能開始浮現異常,這些人的血壓開始升高,卻未達到診斷為高血壓的標準;其血糖出現某種程度的胰島素阻抗,但仍未達到糖尿病的階段;其血脂肪偏高,代表具有動脈硬化的威脅,此刻血管或多或少產生變化;而身體肥胖(尤其是中廣型的腹部肥胖),更是其臨床的重要表徵。此時若再不注意,就會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降臨。


 


(這一些症狀就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況,去西醫檢查時,儀表還檢查不出來,可是您自己就知道「不對勁」?可是醫生說沒病,只好回家「養成病」,再來找西醫治療!不要笑!!這正是現代一般人的觀念,比較有『警覺性』的人就開始作「預防保養」了,肥胖正是慢性病初期「最明顯」的一種身體外表顯示狀況,其實這些體內多出來的脂肪包裹著毒素,一般人的減重是「燃燒脂肪」,可是沒有去除脂肪內毒素,沒多久就反彈再度胖起來,現在有一種排除體內毒素的計劃,只談如何排除體內毒素,您每天吃的有殘餘農藥的蔬菜、含防腐劑的食物,含瘦肉精的肉類等等毒素都屯積在您體內,請問您如何「排毒」?這個排毒計劃可排除您體內被脂肪包裹的毒素,俟毒素被排除後這些多餘的脂肪便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減重」反而是排毒的另外一種效果,因毒素排除,也不容易復胖,怎麼樣,聽起來有沒有興趣!要排毒順便減重的朋友,請與我們聯絡,以便提供更進一步的說明。----健康管理師)


 


徐弘治醫師說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種症候群,隨年紀的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會升高。醫界認為,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及肥胖等五項檢驗指標中,若有三項超越標準,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必須注意;因為當這些因數臨近異常範圍時,就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愈近


 


與男性相較,代謝症候群較常發生於3039歲婦女。此外,代謝症候群更為女性患者帶來包括少女出現性早熟如早期腎上腺皮質功能上升、生育年齡的婦女易患月經異常;慢性不排卵、雄性素過多症、不孕、流產;懷孕期間易出現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異常,如長期與代謝症候群為伍,則易罹患子宮內膜癌、乳癌。


 


醫師建議代謝症候群的治療首重生活型態的改變,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飲食控制,規律的運動及適當的減重;若血脂、血壓過高,宜同時以藥物治療。文白玉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