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北部某中學女生的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的簡易分析報告





 


北部某中學女生的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的簡易分析報告


 


下面的簡易分析報告為吳世楠老師去演講時,請同學填寫的「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因數量龐大,倒是發了不少時間來作key-in 、統計,分析,還先要去除填寫不完整的報告,初期說約500人,實際填寫432份,因學生填寫學號,有的龍飛鳳舞般,辨識不易,所以到最後又發現學號重覆,必須再回去檢查原稿,重新判斷,工程還蠻耗大的,最後的有效問題還是高達420份;因為是義務性,想幫學生找出她們的現實狀況與問題點,再麻煩也得作下去,只希望對學生有所幫助,不要讓這些自述的狀況演變成慢性病,到時再來醫療,後悔也來不及!


 


在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中發現小朋友常以為自己體重正常,但已行政院衛生署的2007年修訂版的「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兒童重高指數」而言,很多小朋友,父母都不知道他們的體重已低於正常值,甚至於已超過「過輕」階段,已達「瘦弱」程度,而還不知,本次調查學生過重、過輕達到31.4%,以國一升國二的女生而言,這比例實在值得學校及家長們特別注意;在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還自填正常,這種過輕,瘦弱的小朋友比率還很高,比「過重」還嚴重多了;現在國一小朋友正處於成長期,如果此時沒有好好注意、保養身體,那以後怎麼如何與人一較高低!


 


 


自述有相關疾病的分析統計表:(420人次)


 



 



 


 


綜合分析資料,這些國一升國二女生的自我評估表的17大問題狀況如下:


 



 


這些國中女生年齡在13~14歲左右,可是50%以上的同學有這些問題,家長們應該多多注意自己小朋友的身體狀況,否則是否會「輸在起跑點」?同時如果不再改善這些狀況,會逐漸演變成慢性病,那時可會是「為時已晚」!


 


看了目前青少年填寫的分析報告,不禁憂心了起來,正值在學習階段,有些症狀不該有的,卻通通上榜,平常的生活習慣、吃的營不營養有很大的關聯性,和以下的狀況:


1.      大多數的青少年都會有青春痘的困擾,是因為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精神緊張、便秘,都有可能造成青春痘的產生。


2.      打嗝、排氣的狀況,是不是吃太快狼吞虎嚥,吃了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的結果,容易會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3.      打噴嚏、鼻塞狀況,大多數人都會在早晨起床特別明顯,冷飲喝太多,讓病毒有機可趁和自身免疫系統下降,長期吃過敏藥,其效果卻是有限,那一天藥品壓抑不住時,問題將會變的很大


4.      記憶力差、虛弱疲倦感狀況,是否因為容易過於過度緊張而失常?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來補充,當營養不足時,容易讓身體更顯的疲憊,別忘了,要均衡營養;大部份是常吃速食,非常容易造成偏食而導致,吃錯了,當然容易生病!


5.      頭痛、週末頭痛狀況,平日的生活太緊繃到放假鬆懈下來所產生的頭痛,以及精神疲勞和不規則的生活有關,也有可能是暑假「玩」太多了,忘記睡覺


6.      肌肉酸、疼痛狀況,大多數的青少年在電腦電視上的時間往往比成年人還多,當肌肉緊繃時常感覺到不自在、不舒服、情緒壓抑等,疲勞乏力,容易對任何事情不感興趣。


7.      有眼袋或黑眼圈狀況,是不是因為熬夜導致睡眠不足形成的眼袋,另外常熬夜的人腎上腺素分泌量也比一般人高,使新陳代謝壓力增大,罹患慢性症狀的機率也增加。


 


「想健康、要主動;不養生,醫院動」,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成年人,也同樣適用於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專屬的預防保健計劃(健康促進計劃),那您有沒有保健計劃?


 


 


 



需要提供健康講座時,煩請與我們聯絡:


 


E-mail: lifeway100@gmail.com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健康促進概念的起源

 


健康促進概念的起源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 高毓秀副教授


 


    第一段話就明確的說明為什麼醫學越發達,不是病人減少,大家不生病,反而是醫院、診所越開越多,工作、賺錢好像是在努力繳健保費、醫療險(商業名詞:健康險,不是保您不生病,而是生病有錢醫)、壽險等;有時會陷入:越努力工作,卻越容易疲勞過度而生病的惡性循環中,所以「健康靠自己」,多多吸收一些合適的保健資訊,構築自己專屬的健康促進計劃,努力於不生病的生活,這才是人生的基本目的!不是嗎!---健康管理師


 


 


 


傳統上,醫學和健康科學對於健康的維護,著重於「疾病」問題的預防與診療。絕大多數的民眾將自己健康的控制 權交於 醫師的手中,而使得傳統的預防醫學尚未脫離治療醫學的影子。第一次公共衛生革命的確成功的把國民健康型態整個改變過來,利用發明的特效藥和疫苗,以打針、吃藥及外科手術的方式,有效的控制過去疾病、死亡的主因--傳染病。近年來,要繼續用打針、吃藥及外科手術的方式來改善健康情形的功效就不再有那麼大,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癌症、事故傷害,以及環境污染、毒物氾濫、生活壓力、治安惡化等健康危險因子,就無法再用這些臨床醫學的方法來解決。


 


    1979年美國衛生、教育與福利部(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1979a)在「公元兩千年全民健康」的全球策略中,要求各國能修正健康政策及健康服務方向,促使人們擁有「正向積極的健康」(positive health),而不再只是預防死亡或疾病的發生而已。從此在國際間興起健康促進的概念,並引起各國對健康促進的興趣及推展各項健康促進的活動。然而,首次健康促進概念的出現還要更早些,在1945Henry E. Sigerist將醫學工作分為四個部分:


一、健康的促進(the promotion of health


二、疾病的預防(the prevention of illness


三、疾病的復原(the restoration of the sick


四、復健(rehabilitation


 


    Sigerist主張「藉由令人滿意的居住水準、良好的工作條件、教育、文化,以及休息和娛樂的方式來促進健康」,並呼籲政治家、工業界、勞工界、教育界和醫學界需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健康的目標。他同時指出健康的促進很顯然地在預防疾病,但有效的預防仍須有特殊的保護措施,例如:傳染病控制、衛生設備、婦幼衛生和職業衛生(Sigerist, 1946)。健康促進被Sigerist定義為引起疾病的一般因子(the general factors),而一般因子和特定因子(the special factors)對於疾病的預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1941年,Sigerist列出應該放入國家衛生計劃的幾個要項為:第一、全民義務教育,包括衛生教育;第二、最佳的工作和居住環境;第三、最佳的休息和娛樂方式;第四、醫療照顧;第五、研究和訓練。將醫療照顧列為第四順位,同時要求衛生機構和醫療人員應有效的提供所有民眾所需的醫療服務,並應該為民眾的健康負起責任,且有能力去幫助民眾維持健康,在無法預防時,協助他們復原(Sigerist, 1941)。


 


    在過去五十多年來,流行病學家已經幫我們找出主要的死因,在物理環境中的致病因子,如:放射線、有害化學物質,致癌物質;而在社會環境中的致病因子則為菸、酒的使用,不均衡的飲食,和缺乏運動,這些社會因子可視為生活型態的致病因,是個人可以決定是否要接觸這些物質


 


    1974年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長Lalonde以非傳統醫學的觀點,將國民致病及死亡的因素歸納為:(1)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2)生物性因素;(3)環境的危害;(4)現有醫療體系不健全。很明顯的是以預防為導向的論點,報告中尚陳述「直到目前為止,社會上對於改善健康的大部分措施和經費,都集中在醫療組織上。但目前在加拿大主要的致病和死亡的原因,卻來自其他三個成因:生物性因素,環境和生活型態」。他根據這四個主要影響健康的因素,提出五個改善健康的策略:


 


一、健康促進策略(a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y


二、一般策略(a General Strategy


三、研究策略(a Research Strategy


四、健康照顧之有效策略(a Health Care Efficiency Strategy


五、目標設定策略(a Goal-Setting Strategy


 


    其中健康促進策略主要在於改善生活型態,報告中提出了23個可行的措施,大多關於特定的生活型態因素,如:飲食、菸、酒、藥物和性行為等。此外,尚包括對個人和機關團體的教育計劃,以及其他促進身體娛樂的資源。


 


    Lalonde報告的最大貢獻為提出影響健康的廣泛環境因素,而使得加拿大政府的公共衛生政策,因而開始從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的策略,而積極推展建立國民健康的生活型態。1979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U. S. Public Health Service)出版的「健康人民(Healthy People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1979a ),指出造成美國疾病和死亡的四個因素為:遺傳(20﹪)、環境(20﹪)、健康服務系統(10﹪)和生活型態(50﹪)。這份報告主要在闡述改善環境和個人的生活型態是防止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將健康促進從疾病的預防分開,並給予相等的地位,把健康促進定義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而疾病預防則定義為保護健康不受環境因素的侵害。強調個人的生活型態和行為,對於維持和增進健康具有重要的角色。


 


    Lalonde和「健康人民(Healthy People)」的兩份報告中,均把健康促進定義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因此,美國早期的健康促進計劃幾乎都在強調個人行為的改變,也提供了許多的衛生教育策略給民眾,而像貧窮、醫療照顧缺乏等社會問題,以及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鮮少提及。然而,健康促進的定義是將健康促進視為影響健康的一般因子,如Sigerist所指的「令人滿意的居住水準、良好的工作條件、教育、文化,以及休息和娛樂的方式」,這些影響健康的一般因子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能把他們放在重要的地位,則將嚴重影響預防疾病的效果。


 


    這些影響健康的一般因素的重要事實,以及Lalonde的報告,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加拿大衛生與福利機構(Health and Welfare Canada)以及加拿大公共衛生學會(the Canada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於1986 年在加拿大渥太華(Ottawa)舉辦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而渥太華憲章(the Ottawa Charter)則是由來自38個國家212個代表所訂定的。


 


    渥太華憲章強調社區行動在健康促進的重要性,雖然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是健康促進的主體,但為了達到增進健康的目標,透過社區組織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渥太華憲章提到「健康促進需透過有效的社區行動來設定優先順序、做決定、擬定策略,並執行這些計劃以獲得更好的健康,這個過程的核心是使社區具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努力和命運。」,其精神是透過社區組織來完成社區行動的方式。Bracht and Kingsburg1990)認為所謂的社區組織「是一種有計劃的過程,讓社區運用本身的社會結構和現有內外在的資源完成社區目標,而此社區目標則是由社區代表所決定的且能符合地方的需求,這種有目的的社會改變介入,是由社區中的個人、團體或組織所籌辦的,以維持社區的進步和新的風貌。」社區組織能推動教育的、組織的、政策的、立法的、社區和社會的或經濟的介入。


 


    健康促進包括倡導個人和社區的健康認知,改變態度以促使行為的改變,及尋求改善健康的方法(Squyres, 1985)。「增加認知」、「改變態度」及「尋求方法」正是衛生教育的本質。這些策略亦同樣的運用在社區及解決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社會和經濟的原因上。


 


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


 


    美國總統衛生教育委員會認為,衛生教育是一種跨越健康知識和行為的過程,應用健康的知識,培養有利健康的習慣和避免有害健康的活動。而在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主張健康教育的重點在於民眾和行為。其目的在鼓勵民眾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明智的運用現有的衛生服務,能個別或集體的決定並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態及生活環境(姜逸群、黃雅文,民81)。由此可知,衛生教育是藉由教育的方式和力量,增進個人的健康知識,改變個人的健康態度,進而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實踐健康的行為,最終的目的是要維護並促進個人的健康,提昇人類生活的品質。


 


    由上述的定義不難看出,衛生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科學,強調科技整合,以自然科學(如生物醫學、化學)、健康科學(如解剖學、生理學、營養學、藥理學、流行病學)、和行為科學(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為基礎的綜合科學,並使用各種獨立且相關的知識,做交叉整合的運用,以解決人類的健康問題。簡言之,衛生教育是站在應用的層面,從社會發掘健康問題後,再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與模式來解決該問題。


 


    健康促進是預防醫學的初級預防,著重於正面積極的健康,即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同時體力充沛又富有朝氣,所強調的是增進幸福安寧和生命的品質,而不只是壽命的長短。健康促進開始於人們基本上還是很健康時,即設法尋求能協助人們採行有助於維護和增進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區發展和個人策略。一般來說,健康促進包含了衛生教育,且融入政治、組織、法律、經濟和環境等因素於一體的整合性策略(Green, 1979)。醫療科技和健康服務的投資,不再是提昇健康的最佳途徑,取而代之的應是各類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策略和活動。因此,健康促進可說是第二次公共衛生革命的產物。


 


參考資料


姜逸群、黃雅文(民81):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民83):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


Bracht, N. and  Kongsbury, L. 1990.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in health


promotion: A five-stage model. In Health Promotion at the Community Level,


edited by Bracht, N.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shing.


Green, L.W.1979): National policy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Internatonal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123):161-168.


Lalonde, M. 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A Working


DocumentCatalog No. H31-1374. Ottawa : Government of Canada .


Macedo, C. G. 1991. Overview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Regional Plan. In Confronting Cholera. North-South Center .


Sigerist, H. E.1941. Medicine and Human Welfar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p104.


Sigerist, H. E.1946. The University at the Crossroads. New York : Henry Schuman


pp127-128.


Squyres, W. D. 1985. Patient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in Medical Care.


Palo Alto, CA: Mayfield Publishing.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專業 也可以很平易近人

 


專業 也可以很平易近人


文/柯建裕


 


記得有一次在企業的外部訓練時,講師播放了一段影片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部由知名管理大師彼德.杜拉克用來協助企業改善內部溝通的教學影片,影片中有 幾位高階主管在開會,有位資訊部門主管在言談中充滿了各種專業術語,令和他對話的主管們臉上出現三條線和無限的困惑,該主管卻因此更為得意洋洋,繼續用他的專業術語高談闊論。


 


彼德.杜拉克在結論中提到,如果你有以下幾種現象,你可能就是個「專業的野蠻人」!


 


1.認為別人要和你一樣修過某某學或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才夠資格了解你要講的話。


 


2.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當作是一種每個人應該要了解的常識,不考慮對方是否聽得懂就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和別人交談。


 


這樣專業的野蠻人或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相當受人尊敬,但在人際溝通上顯然就有待加強了。


 


專業理論 是實務的驗證結果「專業的野蠻人」不只經常出現於企業當中,我們在學校當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例如曾有一位知名的理工背景學者便曾在報紙撰文表示,自己對於大學生的常識不足相當訝異,因為竟然很多學生不知道法拉第(電磁學之父)是誰!


 


但問題是到底有多少大學生接觸過電磁學呢?有些教授或許是因為天賦優異,思考快過一般人數倍,也或許是對於教材太過熟稔,一開始上課就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用自己熟悉的專業術語對著黑板或投影片在自己專業的天空裡遨翔,完全不管這架飛機上是不是只剩下自己在飛,學生們連登機都還沒呢!


 


甚至當學生問問題時,幾秒鐘畫幾條線寫幾個字就認為回答了學生的問題,留下學生一臉的錯愕,好像自己是白痴問了似乎很簡單的問題一般。或 許 教授想藉此來表現他的專業是多麼高深莫測,但可以想見學生上這堂課會有相當大的挫折感,更別說有什麼學習效果了。


 


把專業簡單化 才是高竿


 


不是專業的人都很容易變成「專業的野蠻人」呢?其實不是,最有名的莫過於 費曼 博士的例子了。 費曼 博士是舉世知名的科學家,他的科普著作「別鬧了! 費曼 博士」在國內也深受歡迎,他在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後受邀加入調查委員會,費曼從太空梭固態火箭推進器的接合套管剖面圖中,看見有嚴重瑕疵得第二橡皮環,而 「接合套管」的功用在於防止燃料點然後漏出高壓高溫的氣體,這項瑕疵造成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


 


為了向社會大眾解釋失事的原因,在國會上費曼 並不從物理現象的解釋著手,而是用一杯冰水和一個橡皮環,就清楚地說明了失事原因。他在國會這麼說:「我手裡拿著的這個玩意,是我從你們用作密封的東西中 找出來的。我將它放進冰水中,然後我發現當你往上施加一會兒壓力再鬆開後,它就不會還原了,而保留著原來的形狀。換句話說,在32度時,至少在幾秒或者更 多的時間內,這個材料沒有一點彈性。」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實驗,人們不需要了解複雜的物理學卻完全了解他所要溝通的訊息,也讓 費曼 博士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我在台大上碩士班的品管課時,有位老師也把難懂的田口工程和實驗設計簡化成一個設計竹蜻蜓的實驗,把竹蜻蜓從二樓投下,能讓竹蜻蜓在空中停留最久的那組得到最高分,就這樣學生很容易就在實驗當中熟悉並應用理論了。


 


摒棄高談闊論 走下專業台階


 


要讓自己不當個專業的野蠻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學會走下專業的台階,把自己放在對方的高度來談話,有誰和三歲小孩講話是站著筆直的呢?


 


另外,要了解溝通和高談闊論是不同,高談闊論只是自顧講自己的言論,但有效的溝通就必須要了解對方的知識背景、溝通的目的和隨時注意對於對於談話內容瞭解的程度


 


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言語和比喻讓對方了解你要表達的內容,可能代表你對這個主題還不夠了解,甚至你可能還稱不上「專業」喔!


 


在社區大學開課,這點感受最深!


身體每個人都有,大部份的人認為健康是天生的,沒有保養觀念。可是大家都知道車子每5000公里要保養,而自己身體用了數十年了,說不會保養倒不一定,但是用對方法否?那就是見仁見智!


 


來學習的朋友是三教九流,外加大江南北的各路英雄好漢,都有點年紀,也有相關社會歷練,在以「觀念轉個彎,生命無限寬」的基本架構下,讓大家「一個健康,各自表述」;必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跟大家溝通,畢竟我們都不是醫療人員,我們只是一群不想生病的人,所以我也沒有所謂「專家」可言,讓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來努力達到不生病的境界!


 


2009911()北市區大學


 


 


 


這是其他朋友對本篇文章的感言,個人也相關認同,並引以為戒!


 


專業 也可以很平易近人


 


個人真的對專業野蠻人粉感冒,這類人通常不會體會別人、不會將心比心

這現象不局科學、數學、醫學等理科方面,囊括文學、藝術等生活知識

只要能專業化的,就一定有這類人出現~

用艱深難懂的言辭對待學生,跟本就是將自己築起高塔,困自己於象牙塔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是業務員,只是你知不知道!

 


每個人都是業務員,只是你知不知道!


 


你不想做業務,不代表你不是業務~

時代快速的變遷,社會不斷的進步

但我們這一代的競爭力,卻沒有以等比的方式成長,

留在我們身上的

盡是一些令你嗤之以鼻的想法、錯誤的價值觀、好逸惡勞的態度跟不勞而獲的念頭,

更別談到我們的下一代。


多年前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台南來應徵 高雄『 業務助理 』的工作

一坐下來,我還沒問她問題,他倒是先問了我四個問題:

1. 
請問你們是否有『勞、健保 ?

2. 
請問你們是否有『週休二日及三節獎金
?

3. 
請問你們是否可以『準時下班 』,原因是她晚上都要陪異性朋友


4. 
我不要做業務喔,還有如果薪資低於 NT$ 30,000 元,我就不考慮了
!!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可以提供他什麼福利


他完全不在乎她可以拿什麼來『換 !!  這樣的態度,令我感到相當悲哀。

我好奇地問他:你真的準備好要出來工作了嗎 ?

他說:是阿,不然我幹麻來面試
!!

我又問:你可以談談你的專長嗎
?

他回答說:我很會唱歌喔,我的個性很好 ,也喜歡爬山
!!

我再問:還有其他的專長嗎 ? 或是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

她回答說:只要不要當業務,一般行政工作,接接電話、打打電腦,我都可以阿。


我又問: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業務工作,你知道什麼是『 業務 』嗎 ? 你曾經做過嗎 ?

他回答說:沒做過阿,只是當業務要跑外面,皮膚會曬黑,而且我討厭推銷東西,要求人
!!

我再問:你知道 "你現在就在當一個業務 如何推銷你自己
?

他回答說:才不是勒,我是來面試的
!!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衝動,想要拿個榔頭從她的腦袋狠狠地敲下去


但~就某種層面來說,你跟他一樣,不想做業務,對嗎 ?


如果你跟她一樣討厭業務工作,那很抱歉,必須很鄭重的告訴你,請豎起耳朵聽清楚了:


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在做業務,下至農夫,上至總統,無一能倖免,怕的是你不知道而已。
 

既然說到『 業務 』,就來跟大家談談,到底什麼是業務 ?

在此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 業務
?

只要最終達到『 成交 』,或有『 交換行為 』,都叫做業務 ( 這是終極目的)


在古代沒有業務這個名詞,但有四個字,詮釋的恰到好處 ~『以物易物 』。
 

接著跟大家說明一下 365 行,行行都是業務:
 


    = 超級業務員。每到選舉時,他就會一天到晚兜售他的政見,希望你可以把神聖的一票投給他。

    = 她銷售的是思想、信仰。

    = 超級業務員。販賣他的專業知識、學識,換取報酬。

    = 超級業務員。銷售他的醫術、專業,換取報酬。

    = 中級業務員。靠著他捕魚的技術,換取金錢。

    = 中級業務員。費盡千辛萬苦種的稻,所為何來 ? 當然是賣給你我囉,不然自己吃嗎 ? 就算自己吃,你也是得用自己的勞力、時間,去換取,你始終是個業務。

客服人員 =   也是業務員。銷售你的專業、你的服務,換取一份糊口的薪資,讓你可以生活下去。

公車司機一般業務員。銷售你開車的技術、你的時間,換取金錢。
 
樹木吸人類吐出的二氧化碳,是它賴以生存的必要成分,而我們與它交換最需要的氧氣。


因此不要再對''業務''有任何的 曲解 與不敬,

沒有了業務的行為,世界將無法轉動,任何物種也都無法生存

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彼此賴以生存的對象,我們都在交換彼此的需要。
 

一個助理、工程師、行政、財務不論任何一個工作,都是業務

如果你沒有任何『產值』,沒有拿點東西來與企業『 交換 』, 是不會有人願意給你酬勞的

同時你還必須了解,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捨棄業務行為。

妳感嘆時機不好嗎你認為經濟衰退嗎 ?

沒問題,永遠記住,你~我~都是業務,只是你準備好拿什麼來。


 


 


那我在做什麼業務:


 


健康管理師:銷售他的專業知識、學識,外加隨時瞭解不停進步中的現代化社會,那些會讓你容易得到慢性病的原因,讓一個人免於慢性病的威脅(一人中風,全家發瘋),是保障一個家庭的幸福;吃力不討好型業務,但是心理蠻充實感。---健康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