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有機‧光復大地見生機--緣起(1)



 


有機‧光復大地見生機--緣起(1)


 


在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教授健康自我管理課程「如何確保您未來人生的健康」,常說明現代人要健康,卻因飲食不當,常多食用高動物性、高熱量、高脂肪、高醣類、高鈉等食物,又身處各種壓力的環境下,再加上空氣污染、水污染、化學污染以及缺乏運動等種種因素,還真的讓人健康不起來!


 


而要健康則需對上述的問題以反方式來改善之,飲食方面我們建議採四低一高,低糖、低鹽、低脂肪、低蛋白質,高纖維,動作上要採避毒、去毒、排毒等方式,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對於好的、正確的食材與環境保護的提供及推廣,令人欽佩,個人深表認同,而其捐印的書籍『有機‧光復大地見生機』中,說明基金會及農友、各行各業的人們如何為大地及健康努力的故事,特別整理,轉載給大家作參考,以祈在大家在找尋好的飲食食材上有多一選擇---康管理師


 


生命所求,各人相異,但終不離「快樂」之願;只是,期間迷障重重,歧途甚多,以致常常得非所願。為此,股來諸多聖者,諄諄引領人們回歸心靈,探詢真實的快樂知道。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開衍教法,即以「眾生皆得究竟離苦得樂」為本懷。


 


今日,時代洪流趨奔物質國度,身與心被錯置,不快樂的指數節節升高。日常老和尚帶領一群弟子,成立「福智」團體,<<菩提次地廣論>>唯依憑,學習佛法,凝聚眾志,推展各項志業。從有雞農法ˋ德育教學到生命教育,從身體健康ˋ心地善良到心靈提升,從體認生命無限ˋ確立長遠目標到實踐觀功念恩,點點滴滴的努力都有著自利利他的願力。


 


這群人共同學習ˋ成長的過程中,有關人生方向的引導ˋ同行切磋的心得,以及生活的實踐甘苦,都藉由「福智之聲」月刊傳遞交流。其後,「福智之友」創刊,結合更多的有心人,不論是否為佛教徒,一起位社會打造希望ˋ為生命付出關懷。如今,二本刊物內容頗豐富,為普遍流傳及方便參閱,將陸續結輯出版。


 


一念慈心,萬物歸仁!秉持「慈心不殺」的精神,日常老和尚帶領弟子在有機農業的領域努力,從不可能走想有可能,也讓許多土地重現生機。佛弟子和農業結緣,一群人願意櫛風沐雨,與病蟲害周旋,而後結合專家ˋ學者,加上政府的輔導,從外行變成愈來愈有經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機心會)自八十四年開始起步,迄今整整十年,這段歲月,許多人流出的汗水,化成滋長大地的養分,為紀念這段「從無到有」的過程,特別採訪相關人士,並將文章結集成冊。全書以「大地」來貫穿,大地化育萬物,生於斯ˋ長於斯,誰會忍心傷害它?可是,對大地的傷害來自四面八方,農業使用農藥ˋ化肥是其中的一環。我們眼見大地日漸頻危同褚衣調為船上,從事有機農業,是自救ˋ救人,也是自利ˋ利他,十年的發生過程,發生許多感人的故事,匯聚成小人物的奮鬥史,希望與大家分享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真相篇「找回霸第生命力」,從農藥ˋ化肥ˋ機改作物三方面談危機與隱憂;二是「開創大地新契機」,推動有機農業不是紙上作業,而是心力ˋ勞力的極限付出,生產者ˋ銷售者ˋ消費者,三者缺一不可,有機是慈悲的搖籃,你我都是推動搖籃的手三是農友篇「大地的守護者」,農友是有機的最前線,他們的心路歷程充滿酸甜苦辣,真不足為外人道,但是看見清淨的蔬果,讓大眾可以吃出健康ˋ活力,又可為後世子孫留下青山綠水他們再辛苦也無怨無悔


 


中國文明起於黃河,因為黃河氾濫,沖積出肥沃土讓,孕育悠長的數千年文化;恆河是印度聞名的發源地,土壤與文明興衰息息相關。自然界得花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一吋的表土,可是由於現代農業使用化肥,使得土然鹽化酸化ˋ硬化,衣場大宇下來,珍貴的表土就很輕易的流失。農藥的危害也時有所聞,但是一般人,在乎的還是蔬果美醜ˋ價格的高低,至於種植過程,則往往雙手一攤:我們怎麼知道?知道又能如何?無限的無奈......


 




 



使用農藥ˋ化肥,另山川變色,而且依附在大地上的許多生命,也受到傷害。日常老和尚看見這個現象,跟弟子們說,她不忍心這麼大量殺聲的業,在這世間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愈演愈烈。老和尚指出:「如果農藥ˋ化肥再繼續使用,最後人類只有三種選擇:毒死ˋ餓死ˋ戰死。不是被農藥ˋ化肥毒死;就是土地酸化,長不出東西,人類活活餓死;最後未了爭食,互相殘殺而死。」就是這份普緣一切眾生的菩提心,啟動慈心有機農業的善業巨輪,感召許多人投入,這股力量改變原先的無奈,轉化成無限希望


 


(台灣人使用農藥之多,快可達另外一個「世界奇蹟」,您可參考部落格文書:999%農藥 會進入人,再不注意,我們真的很可能會是被食物『毒死』!---健康管理師)


 


危機轉成生機,這是一條辛苦的路。初期,一些佛弟子率先試做,接著一批批有心的農友加入,滿腔熱情,滿腹理想,可是收成不佳,不是家人不諒解,就是親友譏笑。看過像網球拍的洞洞菜嗎?貧血西瓜ˋ拇指牛蒡ˋ五爪胡蘿蔔,這些早期的農產品,至今仍鮮明地浮現在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腦海中。回首來時路,農有的故事佔了本書的一半篇幅,如果沒有農友相挺,慈心有機事業無法開展出今天的局面,你我也只能徒嘆無奈。


 


竹山茶農張恆誠的故事令人動容,八十六年他的茶樹嫩葉被蟲吃的精光,只剩下老葉,老葉無法行光合作用自然凋謝,整片茶園光禿禿的,他的堂兄笑說:「種什麼有機,我看是無枝也無葉。」天災與蟲害打不倒他們,冷言冷語也淡然處之。轉作有機已經十年,張恆誠的農場舉辦過一百五十場以上的知性之旅,並在很多營隊,.與大眾分享她的生命故事,一介農夫對大地的付出竟是如此深深打動人心。


 


澎湖的柯爸爸寫下綠色奇蹟!澎湖全年暴風日數約一百三十八天,尤其冬天東北季風吹起,天昏地暗,強風吹走了表土,帶走有機質,加上缺乏水源,如何在先天不足之地發展有機事業?做了四十多天的漁夫,老來懺悔自己造了這麼重的殺業,就用與海搏鬥的精神,從過去的殺生轉為護生,在澎湖這片鹽滷之地開創一方綠意生機。


 


走過摸索期,農有付出的「學費」相當可觀。銀川米線已打出名號,賴兆炫農友回想八十五年時,花蓮地區很少人從事有機耕作,最初採用改良場建議,一甲施用 六千公斤 的有機肥;普通化肥只要 一百公斤,而且半天就可以失灑完畢,而他和父母竟花了三天才完成。忙到手腳抽筋固然苦不堪言,全身堆肥位難以去除,面對收成又是另一種心理挑戰,有一期施肥太多,結果過份營養生長,當別人的稻子已到抽穗期,他的稻子仍是綠油油,別人割稻,他卻像在割韭菜!


 


強為農場徐進名農友也曾走了兩年的冤枉路。八十五年他在新竹縣五峰鄉耕種,有一次和有經驗的農有技術交流,徐進銘提及蘇力菌沒有什麼功效,別人問他如何使用,才知道蘇力俊只能傍晚噴灑,他卻在大白天噴,毒蛋白都被陽光破壞,難怪發揮不暸作用。可是書上都沒有提掉這一點,夏天時他還每兩天噴兩次,白白浪費兩年的資材和努力


 


有人說:「現代農業是沒有明天的作法。」大自然被一步一步破壞卻沒有人去算它的成本,近年來台灣這片土地,已經變的極其脆弱,一遇大與無不成災,損失慘重,最後是全民共同分擔。這帳要怎麼算,已經沒有人說的清楚,但是想要補破網,轉作有機大概是少數可行之路的一條。所以有機農業,不是政府,或者幾個有機推廣單位,或者是有機農有的事,這件是全民應該責無旁貸!債不可留給子孫,當然也不可以把破碎的


 


山河留給子孫,這是一道難題,但是如果現在不努力解決,未來恐怕想解決都會束手無策。為了更美好的明天,推動有機農業,刻不容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